高產值工作法 Great at Work
高產值工作法- 提振生產力就靠牢牢守住這7種行為
Great at Work - How Top Performers Work Less and Achieve More
- Behavior 1 決定優先順序 ──選定後,全心投入Behavior 1 Prioritize – then obsess in chosen areas
- 找出最關鍵的事,然後全心全力投入那些領域,務必要在自己選定的領域中拿出最佳表現
- 少做一點,全心投入 Do less, then obsess
- Wield Occam’s razor
- 將奧卡姆剃刀原理運用在工作時,並不是說你要簡化一切只做一件事,而是盡可能去掉不必要的評量指標、目標、步驟,壽司愈少貫愈好。然而,可以帶來良好績效的必要元素,則該全部加以保留。法國作家聖修伯里說過:『完美不是不需要再添加任何東西,而是不再有東西可刪。』
- Tie yourself to the mast
- 讓自己碰不到誘惑你、使你分心的事物。事先立下清楚規則,不浪費生產力最高的時間。就算只是設下簡單的原則也有用,例如1小時不准收信。
- Say no to your boss more often
- 多數同事都努力做牛做馬、拼命攬下更多工作的時候,你得有勇氣才有辦法少做一點,然後全心投入。好消息是你可以從小地方做起,拿出奧卡姆剃刀,削掉工作中幾個不必要、不具備生產力的部分。想些辦法讓你『把自己綁在船桅上』,才不會無法全心投入關鍵的優先事項。要求上司幫你列出各項職務的輕重緩急,讓你更清楚知道應該把重心放在哪些地方。
- Behavior 2 重點是創造價值, 不只是完成目標Behavior 2 Focus on creating value, not just targets
- 花更多時間做更多同樣的事,可能無法讓你成功。相反的,你要重新設計工作,把重點放在創造更多價值。你要用心製作一份職務描述,讓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發揮最大價值。
- 用心重新設計工作的人,績效遠勝墨守成規的人。
- 如果你每周工作50小時以內,增加更多工時一般可以改善整體績效。一旦超過50小時,增加更多工時的效益會開始下降。每周要是已經工作超過65小時,又再增加工時,反而會使績效下降。結論是努力比別人做更多工作,通常不是特別聰明的做法,也不是長久之計。
- Productivity = Output / Input (Resources)
- Value = Benefits to others x Quality x Efficiency
- Create value, not meet targets
- Have less fluff features
- Do more of the right stuff
- Add more wow
- Go for five star rating
- Faster, cheaper
- 今日人們的工作方法仍有許多是沿襲工業革命初期誕生的舊方法。令人望而生畏的績效評估,至少在1940年代就有了,相關概念取自20世紀初期的泰勒科學管理法。倫理規範及其他的專業規則源自19世紀,也就是現代職業最初成型的年代。科技正在顛覆諸多傳統,人們努努力推翻『一切照舊』的做法,並且質疑事情該怎麼做。在這樣動盪的時代,企業必須靠創新的產品與服務取得成功,個人也必須靠著創新的工作方式才能成功。
- Behavior 3 建立學習迴圈, 不能一成不變Behavior 3 Replace repetition with a learning loop
- 一再重複同樣的錯誤,不會使你以更聰明的方式工作。你必須建立良好的學習迴圈,精益求精。
- 學習迴圈讓人得以一邊執行每天的工作,一邊學習:你在小地方嘗試新方法(例如:開會時如何提問),接著評估成果,請別人立即給予回饋,接著依據回饋調整做法(例如:以不同方式問問題)。
- Learning loop
- Redo with new ideas
- Measure your results
- Get feedback from a coach
- Modify your performance
- Run a great learning loop
- Carve out just 15 min
- Chunk it into micro-behaviors
- Measure the soft metrics
- Get nimble feedback, fast
- Dig the dip, run experiments
- Confront the stall points
- 企業藉由『品質管理』的技術,鼓勵員工減少缺點與浪費,去除造成表現不一的原因。相關技術想做的是努力減少變數與失敗,然而那是十分錯誤的做法,因為嘗試新點子自然會帶來變數,有變數才有可能學習。此外,處理棘手問題可以帶來大量的學習機會。追求學習迴圈的人士,績效一般會暫時下滑,因為學習迴圈會帶來挑戰,需要實驗一下,找出解決辦法。然而,一段時間過後,學習將帶來收獲,也因此困難之處在於學著忍受暫時的失敗。
- 若要在千變萬化的職場中勝出,首先先得面對事實。不能無視於現實,把新技術或興起中的趨勢,當成三天後就會退燒的熱潮。各位如果是老師,就得接受線上教育將顛覆你的專業,順應日常工作中出現的相關變化,利用學習迴圈讓自己一點一點進步。重新設計工作,一遍又一遍學習。
- Behavior 4 工作要有熱情, 也得有使命感Behavior 4 Seek roles with both passion & purpose
- 對自己做的事抱持熱情很好,然而除了有熱情之外,也得有使命感——做一些可以改變世界的事。你要在工作中注入熱情與使命感。
- 活著,不能光只是活著而已。人生的價值,在於我們如何讓別人的生命就此不同。
- 許多人認為,替自己找到『正確』的角色,是唯一能在工作中找到熱情或使命感/兩者兼具的方法。研究指出,七成的成年工作者認為,在工作中找到熱情的唯一辦法,就是工作從一開始就完美『適合』他們。他們從沒想過可以在目前的工作中培養出熱情。
- Mix passion and purpose 熱情和使命感
- Grow your circle of passion
- Climb the purpose of pyramid
- 熱情是做你所愛的事,使命感則是做有貢獻的事。
- Value creation -> contribute value -> Craft meaning -> Mission
- Select and then fill a new role
- 替工作培養出更多熱情與使命感後,試著讓自己的心態,從計算每周工作多少小時,換成計算每小時的精力狀態。數一數一天之中,你有多少小時處於能量充沛的狀態。你充滿更多熱情與使命感時,活力旺盛的時數會上升。此外,你每小時的產出也會增加,尤其是如果你還遵守其他7種行為。將熱情與使命感注入工作後,試著把精力導向精挑細選後帶來價值(重新設計工作,增加價值)的特定領域(少做一點,然後全心投入),不斷讓自己進步(學習迴圈)。
- Behavior 5 發揮影響力技巧, 號召眾人一起來Behavior 5 Apply influence tactics to gain advocacy
- 不要只靠理性訴求說服其他人加入你。記得要利用「聰明毅力」──鼓舞人心,然後研擬你的戰術來解決心中的顧慮和議題。
- 我們能否完成工作,要看是否得到其他人的支持,包括主管、下屬、同儕、其他部門的同事,以及夥伴等等。這些人掌控我們需要的資源,包括資訊、專長、經費、人力,以及在辦公室政治角力中替我們說話。然而,別人不一定會想伸出援手,甚至可能從中阻撓。我們分析數據後發現,績效頂尖的人才擅長在三方面與人合作,包括爭取支持、團隊合作,以及共同協作。
- Advocate for your ideas
- Figure out how to inspire people
- 想出方法激勵人心。不要只靠理性訴求與邏輯,你要喚起人們心中的情感,情感才能打動人心。如果你能激勵人心,你將直接牽引他們的情感,不用徒費脣舌。
- Champion forcefully using smart grift
- 利用「聰明毅力」大力推動──鎖定你要影響的特定對象,除了不放棄之外,也要擬定說服的戰術。聰明毅力的意思是說,你要靠量身打造的方法,化解你碰上的反對意見。
- 我們碰上對手時,第一個反應往往是拔劍衝進戰場。然而要是可能的話,有時邀請對方加入我們的計畫,才是聰明的做法。據說詹森總統講過一句妙語:『與其讓反對者站在外頭,朝你的帳篷小便,還不如讓他進帳篷,往外撒尿。』只要有機會,務必聰明工作,並且邀請反對者進入你的帳篷。
- Behavior 6 勇於爭辯,但也懂得 團結共事者Behavior 6 Fight and unite with coworkers
- 增加生產力的另一個關鍵方法是學習在團隊中工作。學習如何以更聰明的方式舉行會議,讓大家能夠激烈討論,但一旦做出決定便全力以赴。
- 亞馬遜要求經理人和員工『如果不認同公司的決定,應該挑戰那個決定,即便提出不同的聲音會令人感到不安或麻煩。』此外,『一旦確認是最終的決策,就要全力支持。』矽谷投資人馬克.安德森提到公司的合夥人提案時,投資團隊會激烈討論:『在場每一個人的責任是對點子進行壓力測試。』安德森表示,『每當〔合夥人班.何洛維茲〕提出一樁交易案,我就會大力抨擊。就算我覺得那其實是我聽過最妙的點子,我還是會把它批評得一文不值,並且鼓勵其他人群起攻之。』如果合夥人辯贏了,大家就會停止爭論。我們會說:『好吧,來做吧,我們全力支持你。』
- Fight and unite 勇於爭辯懂得團結
- Have highly productive fights in meetings
- 多元化,安心發言,敦促每個人發言,不要引導性問題,仔細聽
- Get everyone united behind execution
- 每個人都得支持最後決定,不玩辨公室政治,沒人可耍大牌,改進團隊目標
- 意見要多元,指揮要統一。
- 豬玀灣事件代表標準的糟糕團隊決策流程。帶領團隊的甘迺迪總統,未能鼓勵大家踴躍發言。個別的成員也未能盡到自己的責任,勇敢說出不同的意見,指出計畫有問題的地方。最優秀、最聰明的人才因此失敗。完成工作的方法,不是開大量的會議,而是開更聰明的團隊會議,讓人們踴躍辯論,接著認真執行會議決策
- Behavior 7 小心選擇跨部門專案 Carefully pick cross-unit projects to join
- 過量的共同協作,有可能和不合作一樣糟。想要做更多,你必須採行嚴謹的共同協作,才能讓好幾個團隊一起合作取得有意義的收穫。
- Do disciplined collaboration
- Establish the business case
- Craft an unified goal
- Reward those who collaborate
- Commit your full resources
- Tailor some trust booster
- 多數人以為,只要『兢兢業業』、『不屈不撓』,就能出頭天。如果有人像超級明星冒出頭來,我們會以為他們比其他人都要勤奮。然而,更努力工作——拉長工時——在超過一定的門檻後,能產出超高績效的想法是錯誤的。表現最好的人靠的不是埋頭苦幹,而是靠聰明工作。他們透過選擇少數優先事項,以及運用有目標、十足的努力脫穎而出,來發揮他們工作的最大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