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跌倒的概念=重心失控,也就是請大家試試看,讓身體往前跌倒自然踏出去第一步。你會發現自己並不是刻意在跨大步。
- 藉由原地踏步練習縮短你的「尾巴」(後腿離身體太遠),想像用自己的後大腿拉起,感受自己在踢毽子的感覺(把屁股當成毽子)。
- 了解踢毽子的感覺後,加入跌倒的概念,利用地心引力順勢往前帶,稍微前進試試看。
- 跑的過程,後腳「不用刻意拉高」,甚至踢高到屁股,這樣會浪費力氣,拉的高度是隨著你自然落下的力道做的回饋,所以當你在YouTube看厲害跑者的影片時,速度越快的跑者,落下的力道越強,為了緩衝這力道,後腳才會上拉抬的越高,大概就是這個道理。
- 只想著用「後大腿」拉起,遺忘掉落下。
- 腳踝必須放鬆,千萬不能有「踮腳」的動作
- 抓到前面幾個重點後,會有一種找到「支撐點」的感覺,前傾時記得背要挺直,膝蓋始終保持微彎,很像是你頂著拐杖在跑,;眼睛不要只看下方,要微微往前看 。
- 關鍵姿勢─Pose:
- 不論是腳跟或是中足、甚至是前腳掌著地,再次拉起腳掌前,腳的姿勢一定會經過『關鍵姿勢』,也就是前腳掌著地的位置。也就是說,如果腳的著地位置不夠偏前腳掌,都會浪費多餘的能量於轉換至關鍵姿勢,而越偏腳跟著地,腳踝、膝蓋、與髖關節越偏向打直的狀態,也越讓衝擊力由膝蓋和身體吸收,產生煞車效應,衝擊力也高達體重的三倍之多。
- 若以前腳掌著地,腳的著地點會在身體質心下方的位置,腿與關節是彎曲的,肌肉也呈現放鬆的狀態,此時吸收衝擊力的是受力後可以再放鬆的肌肉,而非受力後全盤接收的關節。經過研究,前腳掌著地可以減少高達50%的衝擊力,避免受傷。
- 落下─Fall:
- 為何要往前落下?這正是利用重力的出發點,Severin強調的重點是:「如果你的動作是在原地可以達成,那就和跑步的快慢與前進沒有直接關係。」擺臂更快、步頻更高、跨步越大,跑者做這些動作時都可以在原地不前進的狀態下達成,但這些試圖想加快速度的動作,反而讓你必須耗費多餘的肌力,無助於前進。但如果跑者利用體重,前傾後引領你前進的是自然的力量─重力,我們不需要多出力就可以前進。落下的角度越大,重力的力量也越大,速度也越快。
- 拉起─Pull:
- 這是姿勢跑法三大要點中唯一需要出力的動作,目的在於讓身體不斷的回到關鍵姿勢─跑得越快、前傾越多、拉起的幅度也越大。至於跑步的步頻,Severin提到180以上的步頻才能有效引發肌肉的收縮與彈性,提升跑步的經濟性和效率。這對於起初步頻較慢的跑者而言或許很難適應,但Severin希望大家給自己8至12週的時間,改造步頻,等到跑者能自由的跑在180以上的步頻時,耗氧量會下降、效率會提升,姿勢跑法的運用會更加得心應手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