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Step 1 :找出你最想问这本书的一个问题
- 请你下载这个 A4 模版[link],每次读书的时候,就写上
- 书名
- 你最想要在书中得到的一个解答
- 你提出这个问题的动机
- Step 2 :限时 30 分钟快速摘出 16 个关键字
- 然后开始「快速读书」
- 我指的「快速读书」是指开始快速翻阅这本书,看到你认为「最相关的关键字、段落」就记进去
- 总共有 16 格,填下你观察到的关键字
- 记得读书时,旁边放一个计时器,严格限制最多只能读 30 分钟
- Step 3 :针对这 16 个关键字,整理出 3-5 个重点
- 看着这 16 个关键字,整理出你认为的 3-5 个重点
- 这 16 个关键字,你会发现其实都在讲同样的几件事,而且他们可以浓缩成 3-5 个重点或一系列的动作
- Step 4 :复述心得
- 拿着这张 A4 笔记,马上复述给朋友听,你在这本书得到的心得。
- 你会震惊于:自己竟然可以复述整本书所有的要点以及来龙去脉。
为什么这个效果这么神呢?
- 1. 人类的工作记忆区只有 5 格
- 许多人看书时是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,希望在一本书当中 GET 到许多精髓。但是,人的「工作记忆」(不知道这是什么的读者,请百度一下认知心理学)只有 5 格。也就是读这本书,读一次的时间内,你不可能记得超过 5 件事,这是铁铮铮的人体限制。
- 所以在书中,依照顺序看到很多不同面向的重点时,就会变成捡了西瓜、掉了苹果,捡了橘子、掉了西瓜,捡了柠檬、掉了橘子。到最后什么都掉了。 。 。 。 。 。 。 。
- 这就是看完一本书后,几乎绝大多数人,什么重点都会忘掉,只会记得这是一本「好书」的原因
- 只有读者抱着「我要苹果、我要苹果、我要苹果、我要苹果、我要苹果」的心态,最后怀里才可能真的剩下 5 个苹果。而且当眼中只有苹果时,其他在路上出现的水果都会被扔掉,所以读书效率就会变得无比的高。用 30 分钟读完一本书的速度找出书中所有的苹果,完全是可能的。
- 2. 限制才能带来效率
- 为什么又要设计 16 格笔记(还很小格),而且还得在 30 分钟内完成。几个原因:
- 你得用笔写,写在纸上。纸就是你的篮子,人的暂存格只有 5 格。如果不用笔记,最后看完一本书里面只有 5 个苹果而已。
- 再来,书里面可能有 50 个苹果,有些苹果其实不好吃,只有 16 个格子,可以逼读者记下重点的重点。
- 而格子为什么很小,是因为有些段落很好。格子这么小,就是要逼读者能够用 1-2 话讲清楚这个重点。
- 如果不限制时间,就不会加快效率。
- 当你摘了 16 颗苹果之后,自然而然你就能看到哪 5 类的苹果是好吃的。而且你还记得一路上摘苹果的过程,学到怎么样挑出苹果的秘诀,总结出摘苹果的套路。
- 用这个方法,轻轻松松就能在 30 分钟内,就做出一本读书的笔记摘要,而且还不用搞爆自己的工作记忆区。
- 3. 其他注意事项
- 如果觉得路上看到很多橘子却不能摘很可惜,请你再印一张表格,重新「我要橘子、我要橘子、我要橘子、我要橘子、我要橘子」的这个过程。这其实就是「每次读书都有不同滋味」的概念,不用担心你真的落下什么哈。
- 「不能只字不差的阅读书」感觉很有罪恶感。但,想想当你在用搜索引擎时,不也是针对茫茫大海只取你要的一部分资讯吗?那时候你怎么没有罪恶感了?你没发现,对一本书「搜索」其实超有效率。
- 还有,这个方法就是一直记关键字、一直记关键字不要停。不要在找写关键字时还在回想总结你以前的经验,「把格子当作心得栏写」,这样完全是错的!错的!错的!这个方法的重点就是快进快出工作记忆区,头脑零酸爽负担感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