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February 9, 2019

不懂帶團隊,那就大家一起死


[石田淳] 不懂帶團隊,那就大家一起死 

  • 所有的成果都來自於行為的累積
  • 改變成員的個性,讓大家都變得積極,價值觀變成工作優先。這不是主管該做的事。
  • 沒有員工一個個的行為,公司就無法達到任何成果。
  • 員工作到愈多你希望他做的行為,最後結果一定可以獲得改善。
  • 下屬無法做到你希望他做的行為
    • 不知道怎麼做你希望他做的行為
    • 不知道如何持續做下去
  • 主管不需要具備領袖魅力或領導天份。依行為分析學的行為科學管理。
  • 職場溝通分為二大類
    • 為了達到工成成果的溝通:報連商,會議,對下屬的評值和建議。
    • 為了建立(確保)信任關係的溝通:團隊溝通,得到下屬的信任,達到資訊公享
  • Leader vs Manager
    • 二者的任務都是擬定策略,激發團隊裡的每個人發揮最大能力,以確實達到目達
    • 下屬的信任最為重要
      • 確實觀察下屬的所有行為,對其優缺點瞭若指掌
      • 對下屬給予認同,並對其成長有所期望
  • “Have to do” vs “Want to do”
    • 主管目標將感覺被迫工作的Have To團隊,改變成主動積極的Want To團隊。
    • 提升行為主動力/主動欲。
    • 當自己的行為受到認可(特別是受到上司的信任),就會主動再做出相同的行為。
    • 小道具:小型會議,感謝卡
    • 無法達到目標的下屬,找出達成目標的方法,並具體教導,不斷給予稱讚和認可,讓他能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。
I 主管為了提升團隊工作成果應該做的事
  1. 以團隊現有的成員達成最大目標
    • 團隊不只是一個團體,更是為了達成某個目的或目標竹月中中組織的團體。領導者的任務,是統合團隊,帶領大家達成目標。
    • 80/20法則:如果想提高團隊整體能力,身為領導都所必須費心的,不是業績效率前二成的下屬,而是剩餘八成的平凡下屬。
    • 行為管理科學非著重於最後結果,而是執行過成中的行為。
  1. 當個「受下屬信賴的主管」其實很簡單
    • 成員必須不須"持續做到"足以影嚮最後結果的"期望行為"。
    • 若行為發生後會得到好處,人便會主動反覆做出該行為。"強化"便是利用這種人類行為原理來達成目的。具體實踐的簡單方式,讚美,誇獎,認同對方。如果給予誇獎認同的人是自己信賴的主管,"強化"效果會更好。
    • 受信賴的主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
      • 確實觀察下屬的所有行為,對其優缺點瞭若指掌
      • 對下屬給予認同,並對其成長有所期望
    • 重點放在確實掌握每個下屬的狀況
      • 寫下所有下屬的優缺點或工作上二個值得誇獎的地方
        • 如果能掌握每個下屬的優缺,面對不同下屬,無論溝通方法或說話重點,自然也會有所不同。
      • 跟下屬打招呼時喊出對方的名字
    • 雖然行為管理的中心思想在於給予誇獎和認同,不過適時的斥責或要求改善也是必要的。
  1. 養成觀察下屬優點的習慣
    • 人總是不自學地看見他人的缺點,必須養成看下屬優點的習慣。
      • 例:花一星期,每天針對一個員工,找出優點。若員工優點特多,轉移注意力到優點少的員工。
    • 了解下屬的進步和優點。
  1. 領導者不等於就是權力擁有者
    • 領導都只是一個身份,只不過是肩負領導者的工作。
    • 盡可能地建構權力下放,讓下屬擁有高自主性的"肩平型組織"(flat organization)為目標,讓員工自發性地努力工作。
II 行為科學管理的基本概念
  1. 不用在意和下屬之間的相處問題
    • 對一個專業領導都來說,喜不喜歡下屬跟率領團隊一點關係也沒有。必須要做的只有二件
      • 協肋下屬完成工作
      • 透過工作激發下屬的能力
    • 工作成果來自於行為的累積,而下屬只是工作上的顆伴,因此重點應該放在行為而非感情,焦點放在下屬的行為上。
    • 只要看清對方"優異的行為",原本"處不來的下屬",也會變成"重要的團隊夥伴",或是"值得激發潛能不可多得的人才"。
  1. 把重點放在「行為」上,溝通將更簡單
    • 真正重要的是"直接影嚮成果的溝通"。工作成果來自於"行為的累積",因此溝通時的重點,也應該放在下屬的"行為"上。
    • 不需要流利口才或漂亮話語,不要用上對下大聲指使,明確指示希望對方做到的"行為"(直接影響成果的期望行為)。
    • 如果下屬表示,如果達成,也要指示對方下一步該做的"行為"。
  1. 只有「行為」才值得給予稱讚及認可
    • 管理學上,稱讚認可己經被視為是一種有效的方法。但和溝通一樣,稱讚下屬時應該針對對方的"行為"。
    • 當下屬做出直接影嚮成果的"期望行為"時,領導者要立即給予稱讚。對"優透行為",也可以給予認同或誇獎。
    • 主管和下屬間的認知差異
      • 主管在訓斥下屬時都是抱著教導對方的心態,可是半數以上的下屬卻會因為上司訓斥而感到灰心。
      • 即使主管有意稱讚下屬,下屬通常感愛不到。
  1. 問候要重「量」不重質
    • 建立信賴關係。
    • 離職原因之一時與上司之間缺乏溝通。建立與團隊的信賴關係-不時和下屬問候聊天。用"行為次數"來統計,減少溝通次數偏差。交談少不代表討厭對方。統計問候次數,發現偏差後,針對次數較少的人增加交談次數以平衡。
    • 身為下屬,面對主管不時問候,會漸感自己受到關注,產生安心信任感,進而認為在自己遇到問題時,主管是可以商量的人。
III 領導者的聆聽與說話技巧
  1. 領導者必須具備「聆聽的能力」
    • 下屬之所以不願跟上司說真話,很多時候都是因為上司話太多了。
    • 不讓下屬把話說完,當然就得知背後的真心話或不滿原因。聽下屬說話,要徹底做好聆聽的角色。
    • 報連商,最重要的是商,一起商討具體的應對措施。
  1. 「聆聽能力」的關鍵:「要求」與「命名」
    • 說話是一種行為,其中要求和命名,與溝通有密切關係。
    • 要求:要求言語行為。
      • 好渴 -> 得到水 -> 完成。
      • 下屬要求主管做出行為。
    • 命言:報告言言行為。
      • 這是什麼->水->答對了->完成。
      • 主管表示認同稱讚感謝或同理心即可。
    • 留心對方所說的話前後關係或當時狀況來區分。
    • 屬下說"我懂了","沒問題",如果主管不確定,必須再碇定。
  1. 營造專心聆聽下屬說話的環境
    • Environment -> Listen -> Recognition -> Feedback/Recommendation
    • 不懂聆聽的領導者,將無法從下屬身上獲得正碓的報告及訊息。
    • 態度上也要專心聆聽,雙方都坐下(平輩),邊聽邊紀錄,不要打斷下屬的話,得仔細聽到最後,邊聽報告邊記錄。
    • 聽完才能針對下屬"完成的行為"給予讚同,最後才是針對報告內容做出回應及建議。
  1. 偶爾也需要閒話家常
    • 與新進人員建立信賴關係
      • 切忌一見面就談工作
      • 建立基本關係,最好方式就是聊私事
    • 暸解每個下屬的"工作動機"
      • 動機條件:為了什麼而工作?想藉由工作獲得什麼?
      • 領導者假使下屬主動積極努力工作,發揮最好的工作效率。
    • 展現對下屬的關心
      • 自己的存在對對方而言豪不重要,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。
  1. 瞭解下屬的「工作動機」
    • 動機條件:人主動做出行為的理由。工作理由?想藉由工作獲得什麼?
    • 掌握下屬的工作動機條件或家庭狀況,就能透過工作分配,業積考核甚至是總體報酬(Total Reward),提高工作對下屬的意義並給予充實感,也可增加下屬對你的信任。
    • 無論工作動機為何,只要該做的工作有做好就可以了。
  1. 領導者必備的「喝酒聊天」技巧”
    • 不能聚餐只以真開心作為結論,利用放鬆什麼都能聊的機會進行"有目的性的喝酒聊天",瞭解:工作目的,生活層面(家庭,嗜好),需要幫忙?
  1. 與年長下屬的相處方法
    • 工作就是工作,做好就對了。但面對年長下屬,說話一定要有禮貌,以示尊敬。
IV 小型會談的好處
  1. 一般績效面談的缺點
    • Performance Review 主要目的是為了針對結果做出評價。如果只論成果不看努力過程的績效面談,淪落成結果早已決定的形式。
    • 成果來自於行為的累積,不達標就必須找出失敗的原因,增加可以達到目標的必要行為。
    • 週期:三到六個月的行為計劃和績效面談實在太長了。
    • 具體性/可量測性:Actionable and Measurable. 行為計劃,大多時候卻完全沒有提到包括了哪些具體行為。當事人對於每天工作內容也會不清楚。
  1. 小型會議的作用,在於確定行為
    • 針對績效面談主題(成果評價)以外的員工日常行為進行檢討與評價,並確定員工能做出你希望他做的行為。藉由會議,使員工日後持續做到多數你所期望的行為。
    • 透過小型會議期同討論出一個雙方都同意,可以提高工作成果的具體行為,並於下次會議針對是否做到該行為進行檢討。
    • 決定具體行為,一方面對當事人而這更容易付諸實踐,另一方面日後也方便確實檢討是否有做到。
    • 會議的重點放在行為,就能確實做到主管與下屬間的意見交流與討論,針對行為給予稱讚。
  1. 愈忙愈要每個月開兩次小型會議
    • "強化"行為最後在60秒內進行才有效,可溝通的成人,"強化"能持續約兩個星期。
    • 把時間固定下來,將行為化為習慣,也方便安排。以太忙而拒絕進行,等於放棄領導者的職者。
    • 工作愈是忙碌,小型會議愈有必要進行。主要目的是進行即時行為強化。
    • 人在"行為"受到稱讚或認可時,即便無法立即有成果,也會主動持續做出該行為。相反的,沒有受到評價的"行為",即使最後一定可以達到目標,也很難持之以恆。
    • 最能確定下屬行為的小型會議詳細流程:
      • 上司和下屬共同決定可以提升工作成效的行為(如果下屬自己不知道有什麼行為可以提升工作成效,就由上司來決定,再針對可行性與下屬達成共識)。
      • 檢討共同決定的行為是否有確實實踐。
      • 如果有確實做到該行為,便給予認可和稱讚,以達到"強化"作用。
      • 如果沒有做到,就與下屬一起找出原因,並由上司提出改善方法。
  1. 使小型會議發揮更大效果的做法
    • 重點在於下屬必須要能有話直說(實話)。前提是"信任":主管會確實聆聽自己的意見;員工受主管重視,在工作上備受期待。建立在主管平時每天的行為累積。
      • 受信賴的主管所必須具備的條件
        • 確實觀察下屬的所有行為,對其優缺點瞭若指掌
        • 對下屬給予認同,並對其成長有所期望
  • Shortcut:"強化"下屬應答的行為:先提出幾個對方一定答得出來的問題,任何話題都可以,抛出可以明確回答的問題,待下屬回答後,再確實做出回應。展現聆聽的態度,讓下屬知道你有確實在聽。下屬"應答的行為"就會受到"強化"。進入主題前的暖身,切到工作主題,也會有話直說。
  • 平時充分展現出對下屬工作表現有所期待的態度。
  1. 理想的表達順序
    • 先誇奬/認可/評價,後訓斥,再誇獎:
      • 讓下屬針對自己做不到的行為去思考,為什麼做不到,怎樣才能做到
      • 稱讚和認可是為了建立對方的心理狀態,讓對方對於接下來的嚴厲意見能坦然接受。並強化下屬做出你所期望的行為並養成習慣。
      • 訓斥的比例最多也只能是誇獎的1/4。
      • 最後誇獎來和緩
  1. 就算是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事,也要確實給予認可
    • 用正面的態度來回應,才能幫助養成"做到你所期望的行為"的習慣。
    • 一旦下屬做到你希望的行為,就算你認為那本來就應該做到,更應該明確地給予正面評價。不可錯失發揮強化的機會。
  1. 藉由小型會議提振下屬士氣
    • 下屬在會議後變得更有衝勁,便表示這個會議有達到作用。
    • 必須要讓下屬因為主管而變得更積極努力,成為振奮士氣的會談。
  1. 以「說服」取代命令或懇求
    • 請下屬做他不想做的工作或行為時,不要用"命令"或"懇求"的態度,而要透過明確的說明及重要性分析,使對方坦然接受。
    • 向下屬說明工作的必要性,說服對方自願去做。
    • 為下屬找到"動機",不要強迫,改用說服。
V「報連商」的正確做法
  1. 不要讓「報連商」變成懲罰下屬的工具
    • 如果做出某個行為後對自己有益,就會不斷重覆。相反的,如果行為結果只會帶來壞處,就會減少該行為。
    • 讓下屬知道做報告/連終/商討對自己也有好處。
  1. 「報連商」的意義
    • 不同於常駐第一線的下屬,與第一線保持某種程度距離的領導者所扮演的角色,應該是公司高層和第一線員工間的橋梁
  1. 以具體的方式下達指示
    • 下屬無法做到期望的行為,檢討自己下達指令的方法
    • 行為表現要具體
      • 盡可能以具體的數字表達,例如日期,頻率,次數。盡快 vs 某日期
      • 表達方式必須做到任何人聽到指示都能做出相同的行為
    • 有人認為,如果所有事都要像這樣交代得非常仔細,下屬就不會成長。事實上,對於下屬做不到或不懂的事忽視不埋,才是妨礙下屬成長的主因。
  1. 讓下屬也清楚瞭解工作全貌及公司目標
    • 雖然明確知道自己負責的工作,卻不瞭解整個內容。
    • 如果下屬知道自己每天所做工作對整個企劃案來說非常重要,就會更重視自己的工作的價值和努力的意義。就會變得更積極。
    • 將公司高層的決定仔細地向整個團隊成貝說明清楚,讓大家都能瞭解工作全貌。說明時最好帶入劇情,讓下屬聽完會感到興奮,對工作產生期待,提高自己對工作的熱情。
    • 千萬不能只當個傳話筒,避免將公司高層的話沒有經過自我消化就照本宣科地告訴下屬。從抽象遠景和策略分解成具體行為,以促使一個團隊共同達成目標。
  1. 當個可以坦然接受壞消息的領導者
    • 領導者必須隨時盡快掌握每一項工作的最新狀況。危機或失誤必須要盡早處理解決。
    • 行為結果會引發正面或負面效應。聽到壞消息就怒斥下屬,對整個團隊沒有幫助。首先要做的是稱讚他“第一時間就呈報壞消息“的行為。
    • 聽取下屬解釋問題發生的原因和經過,瞭解之後找出"不能再犯的行為","必須改正的行為"和"應該增加的行為",並以"具體的行為"指導下屬該怎麼做。
    • Lesson Learn / 5C
      • Characterize
      • Contain
      • Cause
      • Corrective Action
      • Closure
  1. 將「工作日誌」變成提升工作成果的工具
    • 下屬針對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和回顧,整理後所提出的紀錄。
    • 重點是瞭解下屬每天工作內容及第一線情報,發現激發下屬能力的方法。而不是掌握下屬每天的工。
    • How To -> Want To
    • 先稱讚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認可,再點出需要改進的地方,並提出建議。
    • 只要工作內容或回顧有任何值得稱讚的地方,即使是非常小的地方,也一定要給予正面評價。如果下屬花時間記錄提交,卻不知上司是不是真的會看,久而久之會變得沒動力,愈寫愈草率。
  1. 【寬鬆世代的管理方法】下達指令要夠具體
    • 行為原理還是一樣,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的過程分解成具體的行為。更具體明確。
  1. 【寬鬆世代的管理方法】只要做到「報連商」就當場給予稱讚
    • 做到報連商時給予稱讚認可,讓他覺得這個行為對自己有益,針對行為的"強化",以重複該行為。
    • 做到"當場稱讚",立即獲得獎賞,提早讓他感到十足的成就感。
    • 特質卻望相對低,卻有著強烈渴望可以獲得他人及社會的認同。
VI 營造充滿樂趣的工作環境
  1. 總體報酬的作用
    • 總體報酬勞 =金錢性報酬 +非金錢性報酬 = 薪資+公司福利+ABCDEF
      • 傳統報酬 =薪資+公司福利
    • 真正重要的是非金錢性的報酬。完成工作的成長體驗,交付工作的自我肯定,團隊合作。
    • 假使連平常的小事都能讓人感到付出有所回報,做事的人一定會醠主動更積極。
    • 上司要盡量提供成員這種非金錢性的報酬,把每個人當成重要夥伴,給予各種形式的報酬。
  1. 總體報酬的六大要素”
    • 營造可以讓人樂於工作的環境,在行為管理學中,有下列六大方針。
    • Acknowledgement 認同存在,給予感謝
      • 將成員視為自己重要的顆伴,具體表現出感謝能和對方一起工作的心情。不可有給錢做事的心態。
    • Balance 顧及下屬工作船生活的平衡
      • 具備基本認知道- 動機條件
    • Culture 打造具向心力,可盡性發揮的工作環境
      • 可自由討論,可直接提出建議竟見,可互相認同
    • Development 提供成長機會
      • 自我成長:協助達到工作目標,參加研習,
      • 有成長,務必要給予明確的評價正面肯定
    • Environment 提供完善的工作環境
      • 工作環境要舒適,讓人做起事來得心應手。
    • Frame 給予具體的指示和指導
      • 教導下屬正確的做事方法,將整個工作計畫的架構和全貌完整傳達,明確指示應做的具體行為,以達成最後成果目標。
  1. 善用感謝卡表達心意
  2. 善用社群網站,「強化」彼此行為
VII 團隊活用術
  1. 留意團隊不和所帶來的「不公平感」
    • 不斷稱讚"可達到成果的行為",可以發揮"強化"作用。
    • 各成員獲得的讚稱不能有所偏重。下屬對領導者愈是寄予信賴,"厚此薄彼"的心態愈會對團隊帶來負面影嚮。
    • 與成員溝通次數要公平。針對平常比較少稱讚的下屬,可以仔細觀察是否有達到期待或可以帶來成長成果的行為,多找機會說話
  1. 公開化的溝通
    • 和下屬之間的溝通,公開非常重要。
      • 某些人之間私底下的行為,對多數人來說都會導玫不悅。
    • 稱讚應該公開,斥責最好私下
  1. 別讓工作成果成為下屬間的競爭目標
    • 不是針對成果,而是"你希望下屬做到的行為",都可以讓團隊成員以此作為目標來競爭。不過與工作成果沒有直接關係的行為可避免。
  1. 相互教導的團隊風氣可提升工作效率
    • 所有強大的團隊,成員間會經常彼此指導相互學習。
    • 活絡員工之間彼此指導,相互學習的氣氛,團隊風氣必須要公開且溝通良好。彼此指導,相互學習的團隊氣氛,可以讓職場氛圍變得更好。受教方可以學到知識技術還化團隊情感,教授方也能從中獲得學習。
    • 經常製造機會讓自己向下屬學習。對於自己不懂的地方,以真心學習的心態向下屬求教,並確實表達感謝,這種成功求教的經驗,同時也會為下屬帶來成長。
  1. 強化下屬「在眾人面前談話的行為」
    • 有些人可能真的是喜歡聽別人講話,但大部份的情況都是"在眾人面前說話的行為"沒有受到"強化"。
    • 自己的談話能引起大家注意並專心聆聽並做出互動,例:真心話分享說自己
VIII 有結論的會議
  1. 只要有開會就算完成任務了?
    • 沒有意義的會議,看不到應該進行的具體行為,只是浪癈時間,應該要勇於癈止。
    • 有意義的會議,必須經過具體的戰略演練,設定好達工作目標之前的所有過程。甚至必須檢討是否有必要再加開會議次數。
  1. 各種會議的解析與整理
  2. 【會議類型1】「由上至下型」(Top-Down)會議的重點
    • 目的:領導者傳達事項給成員。指示命令,傳達意思,連絡,解說司司所決議的任務,說明企劃案主旨,等。
    • 具體行為表述,避免抽象,目的是要下屬做出你希望他做到的行為。
    • 重點不超過三項。
  1. 【會議類型2】「由下至上型」(Buttom-Up)會議的重點
    • 目的:瞭解手下屬的工作進度,是否做到你的指示。指示的命令回報狀況,確認進度,報告市場現況,等。用意在於讓領導者可以掌握第一線的狀況。
    • 報告須肯定,最不妥就是只有下屬在報告而領導者沒做出回應。
    • 先對報告的行為表示認可,再給予領導者的建議
  1. 【會議類型3】「全體參與型」(Brainstorming)會議的重點
    • 目的:解決問題,交換意見,情報分析,腦力激盪,等。擺脫上司和下屬間的階級,以平等的角度自由發言。
    • 主要問題:花了時間得不到結論,發言不踴躍
    • 一開始就把要做出結論的最後期限以大家能理解的方式明確告知
      • 把想看到的行為具體說出來:無負評,發言就拍手,每人二點,指定年輕人
【另一項管理重點】懂得自我管理的人,才是真正的領導者”
  • 十大認知扭曲自我檢測表 (Cognitive Distortions - David D. Burns)
    • All-or-nothing thinking
      • 二分化思考,非黑即白
    • Overgeneralization
      • 以偏蓋全及
    • Mental filter
      • 心理過慮,凡事只看到不好的一面
    • 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
      • 負面思考,無論大小事,全都想成是壞事
    • Jumping to conclusion
      • 妄下定論,將他人的反應解讀會一定會往負面方向發展
    • Magnification and minimization
      • 誇大與貶低,放大缺點及失敗,貶低優點及成果
    • Emotional reasoning
      • 感情用事,認為自己所感受到的都是真實
    • Should statements
      • 應該化,做事經常認為"應該~",把自己逼到不能喘息
    • Labeling and mislabeling
      • 失敗就為自己貼上負面標
    • Personalization
      • 個人化,當不好事發生,就算不是自己的青任,也會認為是自己的錯
  • Managing for the Future - Peter F. Drucker
    • 所謂信任,並非指喜愛領導者或對其一言一行總是感到認同。信任,是指確信領導者所言皆為真實。這是一種對真誠這種老掉牙態度的確信。
 

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How To Connect Google WiFi Devices via Ethernet

How To Connect Google WiFi Devices via Ethernet 如何把 Google WiFi 用網路線泊接 出差巡Costco不小心看到有趣的東西, 剛好家中的小米WiFi AP不太給力, 就順手帶一組回來了. 軟體設定...